在书画界诸多专家学者看来,于11月28日至12月15日在桂林画院举办的“翰墨时音——张其凤师生书画作品展”是“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办一个寻美之展”——水墨桂林,雅士流连,自为天然画廊,一派高雅气象;高密历史厚重,高粱火红——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举办以高密人张其凤为代表的书画家作品展,希冀弘扬齐鲁文化,更是一次融合高密、桂林两地文化和传承书画艺术的有益探索。
由中国艺术报社、广西书画院、广西美协、山东省美协、桂林画院、高密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艺术报社文艺创作与传播(高密)实践中心、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密市文联、高密市红高粱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张其凤及其14位弟子常征、丁胜、高玥、郭洪豹、胡跃东、鞠静、孙勇、田国征、王海龙、王树新、吴孟洁、杨阳、张景凯、张宜周的80多幅书画近作。展览中,中国画作品多以红高粱为主题,展示了红高粱辉映天地的旺盛生命力;书法作品则既有对刘墉文化内容的书写,也有对古代经典诗文的翰墨演绎。展览作品既有“一人多体”,又有“一体多面”的多方尝试,从多个侧面展示了张其凤多年的创作和教育成果。
书法:一种生命技艺
张其凤生于齐鲁大地,后又学、业于有“天下文枢”之称的江南文化名城金陵,不仅深得传统文化根脉之营养,还深受南北文化交融的影响,是一位在书法艺术创作、探索和文化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著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浑雄而细腻,宽厚而纯粹,给人展现出扑面而来的古气、大气、正气、雅气、真气,形成了独有的精神风貌与文化气质。他在对古代经典碑帖的取法中既重古质,又尚今妍;他出帖入碑,但并不在意别人对他作品“碑”与“帖”的界定;他在创作实践上既擅长静态书法中“法”的表达,也擅长动态书法中“情”的抒发。因而其书法艺术,融北之豪放与南之灵秀于一身,游走于历史与现代之间,寄情于文史与艺术两道。
让中国书协理事、湖南省书协副主席崔向君印象深刻的展览之作,是张其凤的《春归》与《唯道集虚》,“作品呈现了浩然之气与豪迈之气,这与他长年的学养累积密切相关”。“如此大的尺幅,如此粗的笔画,还能够出现厚重的线条感,可见他对笔墨掌控能力之深厚。”湖南省书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罗红胜说。在柳州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罗云贵看来,张其凤特别注重对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把握,“在传统与创新、法度与性情、厚重与灵动、大实与大虚等方面,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书法作为一种书写的技艺,首先关注的自然是笔墨的形式,但是又不限于此。‘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式也是关连道与器的媒介与通道。如果说中国古代思想是一种生生的哲学,那么书法就是一种生命的技艺,书法家的创作活动就是让生生之道与具有活力的笔墨形式相遇的场所,书法家真诚的书写既在生命体验中涵泳、内化着生生之道,也让其笔下挥运的线条呈露出能够震撼他人心灵的活力与生机。”张其凤说。
桃李满园:“一人多体”与“一体多面”
中国近代哲学家梁漱溟的座右铭“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让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乔堃龙联想到张其凤和气的为人和深究严谨的学术风格。“40多年来,张其凤以传承书画艺术为己任,对学生注重思想启发和观念培育,引导学生着眼于长远规划、观照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四十载驰而不息,如今已是春华秋实,桃李满园。 ”桂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桂林市书协主席何绍连说。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张其凤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理念——“一人多体”与“一体多面”。“一人多体”是指一人要能写多种书体;“一体多面”则是指一种书体能够写出多种面目。以“一体”或“一面”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学习阶段,他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在研究生的教学中,他从小篆入手,意在笔能提起,线得圆劲,脱离日常行书书写松沓时习;再习隶书,意在得笔铺毫后的圆满周到,戒除浮飘之弊;由篆隶打底,再习行草楷书,使得学生作品呈现出静穆与沉厚之气。面对社会上爱好者教学,他则从小楷入手,让学生很快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彼此建立信心,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作品呈现的面貌各有千秋,充分展现出张其凤的教学有方——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位教师的终身使命。”桂林画院院长唐道一说。“纵观整个展览,在张其凤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家都在探索一种状态:创新如何才能有根有据,大家也都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当然,这也得益于张其凤对他们的教导和严格要求。”广西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伍世龙说。广西美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李永强对此表示认同:“我们经常看有些师生展上,导师的作品写什么样、画什么样,其学生作品也都一个样子。在书法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个性,能推动学生个性发展,这才是一个老师的能力和魅力。”
以翰墨鸣时音,“‘翰墨时音’也呼应了桂林人石涛当年的‘笔墨当随时代’——这种书画艺术中古今遥相回响,也在书画创作理念的探索、书画传统教学中有所体现。”中国书协理事、广西书协副主席潘继坦说。对此,广西美协美术理论艺委会副主任、桂林师专美术系教授陈立红深有同感。如展览中呈现的鞠静创作的《根·高密故事》系列中国画作品,以稻、粟、黍、谷、豆、芝麻、桑、稷、麦、瓜等《诗经》里吟咏的农作物诗意入画,抒发内心对头朝黄土背朝天、默默守护一方田园净土的高密父老乡亲的真诚敬意,形象表达了高密人“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在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陈加林看来,“翰墨时音”,是时代之音,每一个个体所肩负的学术责任、每一个人对历史、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也应该是“时音”的一种体现,也是艺术家的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