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岳七十二峰的褶皱里,松涛与云海交织成天地玄妙的诗行。谭长德以一支灵动的笔,将这份浑厚华滋的意境,化作宣纸上的永恒韵律。当《松风无尽》文献集出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水画卷的铺展,更是一个艺术家与千年文脉的精神共振。
笔墨通灵:南岳松风里的艺术觉醒
南岳的晨钟暮鼓浸润着谭长德的创作基因。他笔下的《南岳梵音松韵》,青松如虬龙腾空,云雾似仙人吐纳,笔墨间流淌着“浑厚华滋”的美学追求。这种意境的抵达,源自他对传统的深情回望——从宾虹老人的笔墨秘境,到宋元山水的雄浑气象,谭长德在师古中开新,用北派山水的骨相重塑南岳的灵秀。清代沈宗骞所谓“笔墨本通灵具”,在谭长德的南岳写生中得到了当代诠释。
师古开今:在传承中破译山水密码
“笔墨之变”是谭长德艺术探索的核心密码。他提出的“笔墨与景谐”创作论,让南岳的巉岩峭壁与画者的心性节拍同频共振。在《南岳如飞》中,山势如骏马奔腾,笔墨如骤雨旋风;而《南山幽居》则以湿润的赭石、青碧,勾勒出隐逸山林的淡泊。这种“北势南韵”的意境融合,恰如沈周之清雅遇见范宽之雄奇,在谭长德的笔下酿成独特的“衡山皴法”。
以松见道:千年文脉的现代回响
松树,是谭长德解读南岳的精神符号。《南岳不老松写生之二》中,三十载光阴凝为笔底的苍劲,树皮皴裂处迸发出生命的光华。这让人想起《礼记》中“松柏之有心”的咏叹,在谭长德的画中,松树不仅是自然造化的见证者,更是天地精神的传声筒。他以松针为笔,以松脂为墨,在宣纸上书写着南岳的千年心跳。
立传南岳: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当“松风无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掀起松涛,谭长德完成了对南岳的当代立传。卢禹舜评价的“欲秀而苍、圆润淋漓”,正是他艺术特质的精准注脚。那些跃然纸上的南岳意象,既是地理坐标的诗意转化,更是文化基因的当代显形。清代唐岱“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的理念,在谭长德的创作中获得了现代回响。
南岳的松风,吹过宋元的山水长卷,拂过明清的文人画稿,最终在谭长德的笔墨间定格成时代的印记。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让南岳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名山,而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当我们在画前驻足,听见的不仅是松针的簌簌低语,更是华夏美学永恒的呼吸与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