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玻璃穹顶下,一场名为“多彩贵州·画里水城”的艺术展览,让匆忙的候机大厅瞬间化身为连接都市与乡野的文化长廊。斑斓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驻足观赏,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人们从现代都市的喧嚣拉回到那片充满诗意的黔中大地。
走进展览现场,一幅幅水城画作品映入眼帘。苗族少女银饰折射的光芒凝固在画布上,布依族梯田的曲线在丙烯颜料中舒展,彝家篝火的温暖透过笔触扑面而来。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贵州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老画师唐秀琼握着画笔的手微微颤抖,她正在用赭石色勾勒着《果园飘香》的最后一笔。这位与水城画相伴二十多载的民间艺术家,将布依族世代相传的螺旋纹符号,以春、夏、秋、冬四季的韵律,呈现在画布之上。她的调色盘里,各色颜料肆意交融,恰似黔水城山野间绽放的杜鹃,绚烂而迷人。
六盘水美术馆馆长杨智麟的目光掠过展厅里的120余幅作品,在《月夜笙歌》前驻留。这幅作品中,水城火把节的盛景与几何抽象元素奇妙共生,展现了水城画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独特探索。杨智麟抚过画框,轻声感慨:“水城区高度重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水城画作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水城画不仅亮相过加拿大、日本等海外画展,又走进了省城机场,成为了年轻人手机里的打卡背景。”
在空港艺术中心展台前,有着40余年画龄的画师董成正给游客展示一幅新作品。靛蓝底纹上跳跃着水城画特有的明黄与桃红,传统图腾被解构成时尚纹样。董成笑着展示手机里的对话记录,水城画被众多收藏家收藏,正在绽放贵州文化的魅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因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而赋予了水城画独特的基因。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布依族的蜡染技法、彝族的图腾符号,都成为画面中的元素,结合现代新材料,汇聚成更为丰富的水城文化符号。
来自上海的游客陈成,一位国际知名设计师,在机场二楼观景平台陷入沉思。脚下是起落的钢铁飞鸟,眼前是凝固的山野精灵。他在国外参加过很多画展,一直在寻找能对话国际的地标性语言。没想到在贵州的这次旅程中找到了灵感,真正的当代艺术性就藏在这些充满乡愁韵味的笔触里。
目前,水城区已完成水城画作品及文创产品版权登记2076个、专利注册18个、商标注册20个。近五年参与水城画创作的人群中,年轻人的数量逐年攀升。从乡土艺术到文化IP,水城画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离机场200多公里的水城区陡箐镇,画师徐源的直播间里,水城画少儿绘本日销量逾百件。孩子们很喜欢这些通俗易懂、充满民族风情的绘本。
这场将持续三个月的展览,恰似一扇旋转门。门外是奔向世界各地的旅客,门内是扎根泥土的传承。当00后游客把水城画滤镜发到社交平台时,正在参加画展的何剑春正对着短视频皱眉。小辈们画的蝴蝶翅膀怎么少了三道纹?她颤巍巍地点开评论区,用语音输入写下:“妹,来家头,阿姨教你画真的蝴蝶。”
在现代化进程与民族文化守护的永恒博弈中,水城画正在书写新的解题思路。那些曾经隐匿在水城乡间的古老符号,如今既能在机场与全球审美对话,也能在直播间与Z世代互动。当一位位水城画师在展览留言簿上按下鲜红指印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个原始签名方式正被年轻人追捧为“最酷的艺术印记”。文化的生命力,就在这样的错位与交融中悄然生长,记录着美好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