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末年,襄阳城头的秋雁掠过苍穹,吴琚在案前铺开信札,笔锋轻触澄心堂纸。这位南宋皇亲,此时却以书法江湖中人的姿态,挥毫写下《寿父帖》。笔触起落间,似见米芾"风樯阵马"之势破空而来,却又在转折处流露出吴琚独有的温润雅致。
"解组襄阳"四字,吴琚写得尤为用心。横画如扁舟横江,竖画似古塔凌云,点画若雨落青瓦。墨色在生宣上晕染开来,浓处似焦雷裂空,淡处如晨雾漫卷。这精妙笔法,让清代鉴赏家安岐初视时竟误以为是米芾真迹,直至看见落款方知是吴琚所书。这种"米韵吴风"的融合,恰似襄阳古城的晨钟暮鼓,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时代的清音。
《寿父帖》不仅是吴琚书法技艺的巅峰之作,更是他师古不泥的笔墨境界的生动体现。他师法米芾的"八面出锋",却在结体上更为严谨稳定;他继承米芾的"跳宕笔法",却将其转化为可临摹的程式化体系。这种创新,使得《寿父帖》既保留了米芾书法的神韵,又开创了吴琚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