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中兴颂后中的历史观看方式与文化价值再发现_琉璃厂画院

题中兴颂后中的历史观看方式与文化价值再发现

来源:琉璃厂画院 作者:琉璃厂画院 浏览次数:204

  黄庭坚的《题中兴颂后》并非单纯记录历史事件或歌颂某位帝王功绩,它提供了一种深具洞察力的历史观看方式。这种观看,不是停留在表象或成王败寇的表面判断,而是深挖权力背后的人性欲望、政治倾轧与历史走向的复杂性。黄庭坚通过个人的视角与情感投入,将历史还原为一个充满争议、痛感和无奈的过程,展现出一种超越史官编年叙述的深层文化价值。

  他以“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自叙切入,打破了传统书法作品不涉及作者个人感受的模式。这种“观看”的姿态,不是高高在上的历史评判,而是以一个思考者、反思者的身份,置身历史之中,与历史对话。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温度,也让历史从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经验与现实的映射。

  在对唐玄宗失政的批判中,黄庭坚并未简单二元对立地定性,而是揭示出决策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的软弱。例如,“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这两句不仅点名了朝廷内外两股势力,更呈现出皇权被宫廷私欲与权臣操控双重裹挟的困境。这种深度解析远非“君昏臣奸”四字可以概括,而是对权力运作逻辑的深刻揭示。

  更有意义的是,黄庭坚在最后表达了自己作为文人的无力与坚持:“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在这个句子里,他剖白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忠言逆耳、真理难明的社会现实。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愤怒或讽刺,而是充满悲悯与无奈的深层感慨,体现了文人在权力结构面前既无法改变现状又不甘沉默的矛盾心理。

  今天重新审视《题中兴颂后》,我们不仅可以将其视为北宋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更应将其作为中国文化中“历史观看方式”的经典案例。这种方式提醒我们,历史不只是朝代更替、功过是非的二元叙述,更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政治、社会、人性等多重复杂面向。这使得黄庭坚的作品不只是供人观赏的书法,更是一部可以不断解读与再发现的文化档案。

关于我们 | 系列媒体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网站地图 | 文章索引

中国琉璃厂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2022 chllc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琉璃厂东街97号珍雅阁
服务咨询QQ:3932566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 京ICP备1403961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