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中的帝国秩序 清代象牙班指的礼仪地位与身份话语_琉璃厂画院

指环中的帝国秩序 清代象牙班指的礼仪地位与身份话语

来源:琉璃厂画院 作者:琉璃厂画院 浏览次数:406

  在清代皇权制度高度制度化的背景下,即便是如此小巧的物品如班指,也并非简单的个人饰品,而是深嵌于权力运作与等级秩序中的制度化器物。尤其是象牙雕嵌金银的班指,其材料之贵重、工艺之精湛,不仅体现出皇家对器物之美的极致追求,更承担着在日常礼仪中宣示帝王威权的职责。

  乾隆朝是清代礼仪制度最为完备的时期之一。宫廷中一切器物皆按等级严格区分,哪怕是一件小小的指环,也被赋予了使用范围、出场场合的明确规定。象牙雕嵌金银的班指,因其集象牙、金银与精雕技法于一身,理应属于高级别皇室成员或亲王之物,象征着“文武合一”的理想人格。它不仅是一种佩戴上的荣耀,更是一种制度下的合法地位体现。

  礼仪中的班指,也常出现在祭祀、朝会、节典等重大场合中。它往往与龙袍、朝冠、玉带等其他服饰元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权力象征体系。在这些场合中,佩戴此类班指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礼的演出”,通过视觉语言将皇权的庄重、威仪、神圣具体化,使民众与臣子直观感受到皇室不可侵犯的权力氛围。

  从文献与图像史料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本人也在多个重要场合中佩戴类似的豪华班指,甚至在画像中也不忘展示此类细节。这种对细节的强调,说明乾隆十分明白,权力的巩固不仅靠军事与法律,更需靠文化与象征的强化。这种通过服饰细节来强化制度认同的方式,也体现了清代宫廷文化的高度自觉性。

  因此,这件象牙雕嵌金银班指,绝非孤立存在的精美工艺品,而是深嵌于清代帝国秩序之中的制度符号。它一方面满足了个人佩戴与欣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制度性身份的象征与文化意义的建构,在帝国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象征功能。

  15

关于我们 | 系列媒体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网站地图 | 文章索引

中国琉璃厂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2022 chllc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琉璃厂东街97号珍雅阁
服务咨询QQ:3932566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 京ICP备1403961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3号